北京诚信回收苹果液晶屏哪里有
IPS面板现在有数个分支结构,包括常见的鱼鳞状液晶分子的S-IPS,竖直条纹状的H-IPS。它的全黑状态漏光控制得很好,彩均匀,而且大多数此类面板都会搭配10bit甚至更强得驱动IC,彩更为鲜艳。当然,它的缺点就是液晶分子响应速度比较慢。目前快的H-IPS面板响应时间也仅为灰阶5ms,而大部分S-IPS都还在灰阶8ms徘徊。IPS是由日立研发的。其特点就是液晶分子适中平行于屏幕,有效控制漏光。另外它的面板是属于“常闭”类型,即不通电状态下,面板是关闭呈黑的,而TN属于“常开”型,非通电状态液晶分子打开,光线可以自由通过。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显示器用IPS面板主要由韩国的LGD研发和生产。
在LCD阵营中,PMLCD(Passive Matrix LCD的简称)即无源矩阵液晶显示器,包括MSTN(Mono STN)、CSTN(Color STN)等技术,由于PMLCD在实际中并不常用,在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了。我们主要介绍AMLCD(Active Matrix LCD的简称)即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而TFT正是AMLCD中的一种。稍后我们会对TFT屏幕进行详细的解读。在OLED阵营按材料分类可以划分为小分子OLED(SMOLED)与高分子OLED(PLED);若以驱动方式来划分,则可分成无源矩阵OLED(PMOLED)及有源矩阵OLED(AMOLED)。其中, PMOLED作为过渡产品我们也不做过多解释,而AMOLED,也就是三星研发的魔丽屏,目前在手机中应用颇为广泛,稍后我们也会做详细的介绍。
LCD:目前液晶显示技术大多以TN、STN、TFT三种技术为主轴,TN、STN及TFT型液晶显示器因其利用液晶分子扭转原理之不同,在视角、彩色、对比及动画显示品质上有高低程次之差别,使其在产品的应用范围分类亦有明显区隔。LCD屏幕的色彩呈现自然是超过了之前的产品,可是相比起后来兴起的OLED 屏幕还是有所不足的。
所谓Flicker现象,就是画面会有闪烁的感觉,但并不是特意做出的视觉效果,而是因为显示的画面灰阶在每次更新画面时会有些微小的变动,让人眼感受到 画面在闪烁。使用逐帧倒相的性变换方式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因为逐帧倒相的整个画面都是同一性,当这次画面是正性时,下次就都变成了负性,假若 common电压有一点误差,这时正、负性的同一灰阶电压便会有差别,当然灰阶的感觉也就不一样,如图2所示。在不停切换画面的情况下,由于正、负性 画面交替出现,就会出现Flicker现象。而其他面板的性变换方式,虽然也会有此Flicker的现象,但由于不像逐帧倒相是同时整个画面一起变换 性,只有一行或一列,甚至于是一个点变化性而已,以人眼的感觉来说,就会觉得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