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在线回收手机触摸IC哪里有
电路类元件与连接类元件区分图电子系统中的无源器件可以按照所担当的电路功能常分为电路类器件、连接类器件。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电阻器我们惯称之为电阻,是电子设备中常应用的电子元件, 电阻在电路中用“r”加数字表示,如:r13表示编号为13的电阻。电阻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为分流、限流、分压偏置、滤波(与电容器组合使用)和阻抗匹配等。参数识别: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倍率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等。换算方法是:1兆欧(mω)=1000千欧(kω)=1000000欧。电阻的参数标注方法有3种,即直标法、标法和数标法。
识别方法:二管的识别很简单,小功率二管的 N (负),在二管外表大多采用一种圈标出来,有些二管也用二管符号来表示 P (正)或 N (负),也有采用符号标志为“P”、“N”来确定二管性的。发光二管的正负可从引脚长短来识别,长脚为正,短脚为负。测试注意事项:用数字式万用表去测二管时,红表笔接二管的正,黑表笔接二管的负,此时测得的阻值才是二管的正向导通阻值,这与指针式万用表的表笔接法刚好相反。
制造工艺,也称为“制程宽度”。是在制作CPU核心时,核心上基本的功能单元CMOS电路的宽度。在CPU的制造工艺中,一般都是用微米来衡量加工精度。从上世纪70年代早期的10微米线宽一直到目前采用的0.13微米线宽,CPU的制造工艺都在不断地进步。制作工艺的提高,意味着CPU的体积将更小,集成度更高,耗电更少。封装是指安装CPU集成电路芯片用的外壳。封装不仅起着安放、固定、密封、保护芯片和增强散热功能的作用,而且还是沟通芯片内部与外部电路的桥梁。芯片的封装技术已经历了好几代的变迁,从DIP、PQFP、PGA、BGA到FC-PGA,技术一代比一代(图6、7)。目前封装技术适用的芯片频率越来越高,散热性能越来越好,引脚数增多,引脚间距减小,重量减小,性也越来越高。
相对于手工组装电路使用个别的分立电子组件,集成电路可以把很大数量的微晶体管集成到一个小芯片,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集成电路的规模生产能力,可靠性,电路设计的模块化方法确保了快速采用标准化集成电路代替了设计使用离散晶体管—分立晶体管。